借助“互动”之风 实现“教与学”共赢

  发布时间:2020-12-07 09:00 栏目:学校案例 作者: 浙江省开化县实验小学 点击量:467  

开化县实验小学在2017年与齐溪镇中心学校签订了“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协议。在两年多的帮扶实施过程中,同步课堂经历了从“糟糕透了”到“精彩极了”,再到“有用极了”的转变。这一转变是随着各教研组同步研修的不断深入而逐步深化的。最初数学同步课堂的举步维艰,促使数学组的教研方式发生了颠覆性变革,接着各学科的同步研修齐上阵,“五环三段”式同步研修应运而生。“五环三段”式同步研修如同研修的指明灯,找准方向,把握核心,稳扎稳打,让“互联网+义务教育”的“1+1>2”的效应逐渐放大。

为落实浙江省教育厅“互联网+义务教育”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民生实事项目,开化县实验小学在2017年就与齐溪镇中心学校签订了“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协议。在两年多的帮扶实施过程中,两校专门成立了“互联网+”工作领导小组,共同谋划、制定了“五同步”的实施步骤,创建了“互联网+义务教育”的“5+”新模式,真正做到了线连线,强互动;心连心,共思考;手拉手,促发展。同时我们欣喜地发现:“同步教学”研讨的深入,提高了双方学生学习能力,提升了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开启了“双方硬,双方赢”的良好局面。我们借助“互动”之风,探索新型的同步研修模式,真正实现“教与学”共赢。

“精彩极了”

“同学们,根据刚才的交流,让我们知道了数字编码的编排秘密。下面请同学们为自己设计一个在校内属于自己的唯一学号吧!这个学号需包括哪些信息呢?请同学们拿出小组学习单,根据学习单中的要求,开始设计吧!”数学教师徐华静老师刚说完,屏幕两端的学生就开始分组交流设计了。

这时,徐老师和同步课堂另一端的夏玲玲老师各司其职,分别参与到了学生的交流讨论中,并适时进行指导。

这是发生在2019年10月24日衢州市小学数学“同步课堂”推进会上的一幕。会上,县小学数学教研员程小凤老师是这样评价的:“课堂真正关注到了屏幕的两端的学生,让孩子们在不断的互动交流中获得数学知识,技术应用得巧

妙而不着痕迹,真是精彩极了!

这样“精彩极了”的评价,可真来之不易。要知道,最初的同步课堂,曾经经历“糟糕透了”的阶段。而这一切的改变,都得意于“五环三段” 式研修活动地有效开展。

一、同步之初的举步维艰

2017年开始同步课堂之初,学校选择了教学经验极其丰富的县级名师、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获得者罗芬老师承担同步课堂教学。

对于同步课堂,罗老师和大部分老师一样,都是抱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心态展开探索的,概念理解模糊,设备初期不成熟,同步课堂教学如同盲人摸象,需要老师们一点一滴去开启探索之路。记得第一堂课,经过前期调试,好不容易与齐溪镇中心学校连好设备,但问题接踵而至:罗老师的精心准备却没有得到受援方学生的反馈,学生没有参与课堂互动,同步课堂变成了观看“现场表演”。受援方助教完全是一个旁观者,不知道在课堂中该干什么;同步设备使用困难,经常断线,延时也较长……资深的罗老师突然感受到同步课堂的水太深,没头绪,“糟糕透了”。

第一堂试水课让所有听课老师疑虑重重,数学组立即召开教研组会议,并邀请受援方学校的领导和助教教师一同参加,研讨如何增加课堂上的互动。

二、教研方式的颠覆性变革

“同步课堂教学的成败,主讲教师基于双方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精准备课非常重要;要上好同步课堂,农村一端的教师非但不能当看客,而且还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备课,参与课堂教学。”这是罗老师传授给第二轮承担同步课堂教学的徐老师和余老师的经验,也是参与同步课堂研究的全体教师的智慧结晶。正是这样的研讨,同步课堂的“同步造血”功能得以显现——同步研修。

通过对同步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讨,两所结对学校的教研方式发生了颠覆性变革。

1.由“单打独斗”到“抱团成长”。即由结对教师间的讨论,发展到了学校教研组间的研讨,又发展到了跨校组成大组教研团队,借助远距同步技术,开展研讨。

2.由“简单粗犷”到“精耕细作”。两校组成的教研大组,常常采用“教学

分享”、“主题研讨”、“论坛沙龙”、“工作坊”等形式,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学情差异和目标落实开展讨论,教研风味浓厚。

3.由“闭门造车”到“共享共赢”。两校教研大组教师,常常按教材的单元模块,在学期初就制定好相应的活动计划,并在组内进行说课展示,最后将材料分享给他人,从而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与补给,使双方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一定程度地提升,帮助远端教师成为能够独立担纲的教学能手。

三、一石激起千层浪,多个学科齐上阵

随着同步课堂的常态化,齐溪镇中心学校对同步课堂的选择也有了更大的主动性,从数学学科发展到了语文、科学、音乐等学科。齐溪镇中心学校的吴章德校长还特别指出:“我希望我校的所有学科组都能与实验小学组成教研大组,一同参与同步研修,因为只有所有教师都参与其中,才能真正提高所有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才能真正做到两校的同步发展。”

真是“一石激起千浪”呀!在数学组的经验之上,两校的各学科教研组都动起来了。每个学科组在同步研修的过程中,逐渐感受到,我们的主题研修不能是简单的给予,而因从两校的教学实际出发,从“想当然的给予”转变成“按需助力”。例如:

语文学科组认为习作讲评课是比较适合两校交流的课型。因为两校的地域不同,师生的经历不同,可以利用城乡学生的优秀范例,引领学生在立意、选材、谋篇、语言多个层面展开交流,可实现城乡学生间的优势互补。

数学学科组则一直以如何构建“以生为本的学本课堂”为研讨主题,从关注课程的整合、关注学生的起点、交流合作有效性、提升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等作为研修的主题,开展主题跟踪式研讨。

科学学科则从研讨中发现复习课和制作课更适合开展同步课堂,研讨复习课和制作课的有效性是科学组同步研修的主题。

体育组以“小学体质健康训练和提高方法”为主题开展网络互动研修。通过研修,体育组找到了一些好的做法。 “在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要循序渐进地把体质健康训练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去,通过家校合力、班主任监督的原则把体质健康落到实处;对个别学生要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是两校体育教研组组长余雁老师在总结汇报中的经验分享。

四、“五环三段”式研修逐渐形成

在双方教师的不断尝试和探索中,两校的各教研组经常开展大研修,使同步教研在磨合中不断地深入,各学科的“五环三段”式研修模式逐渐形成。

“五环三段” 式研修中的“五环”是指在每次的研修活动分“学—研—讲—评—改”五个环节;“三段”是指在五环的基础上,研修分三个阶段:学习研讨、实践反思、实践再提高。右图大致展示了 “五环三段”式的研修模式。

“五环三段”式研修,打破了时空的局限,给教研过程注入了新的活力,为研讨创造了一个便捷的渠道和安全的心理环境,有效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使交流更自由、平等、开放。每一次学科焦点话题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交流,观点的讨论争鸣,这每一点、每一处都是教师成长的一块块基石。而且,在网络互动研修中,它能把往日一说而过的内容保留下来,向我们呈现互动研修的整个过程,提供一个无限创造与发展的空间。在学校网站的“结对帮扶专栏”中,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资源,精彩纷呈的课堂实录发挥了长效功能,能让更多教师得益,在今后各自的教学实践中借鉴、融合、创变,乃至超越。“五环三段”式研修,打破了单兵作战的传统格局,实现资源共享,达到深层次的同伴互助,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同步课堂缩短了城乡学校间的时空距离,城乡差异也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新动力。只要同步研修不止步,开化县实验小学和齐溪镇中心学校的教师定会乘风破浪,不断探索“互联网+义务教育”的深海。而“五环三段”式同步研修如同研修的指明灯,找准方向,把握核心,稳扎稳打,让“互联网+义务教育”的“1+1>2”的效应逐渐放大,实现了同步课堂从“糟糕透了”到“精彩极了”,再到“有用极了”的转变,实现“教与学”的共赢。

(原作者:余恒)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