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编就城乡桥,课堂同步育新苗

  发布时间:2019-12-23 14:33 栏目:学校案例 作者: 开化县第一初级中学 点击量:776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省委省政府于近期指出落实和实施“互联网+义务教育”帮扶活动是一项提升教育现代化的民生实事工程。我县教育系统予以最快速度先行打造“互联网+义务教育”试点帮扶学校,为开化教育现代化创建保驾护航。根据开化县《“互联网+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开化一中与村头镇初中形成结对关系,确定两校为开化县“互联网+义务教育”帮扶活动的先行实验学校,从2018学年第二学期开始建设实验。开化一中中自2019年3月开始行动,精选教师参与并积极开展同步课堂教学教研活动,有力地促进了两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两校“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工作中的“同步课堂”活动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制定 “互联网+义务教育”帮扶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27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17〕25号)以及《浙江省义务教育学校“城乡携手,同步课堂”试点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两校情况,开化一中和村头镇初中特制订了“城乡携手,同步课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开化一中为基地校,与开化县村头镇初中通过“1+1”形式抱团发展,紧紧抓住“均衡发展”和“提升内涵”两条主线,通过两校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实现两校间的教育理念共享、教育资源共享、管理制度共享、特色办学共享和发展成果共享,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共同体,构建城乡一体的优质教育共享共融机制,加速两校的发展进程,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目标

开化一中共同体要充分体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原则,范围涵盖行政管理、教师培训、校园文化、教学教研、课程改革、大数据运用等方面。通过构建“教研员+基地+学校”的教研共同体,形成教育资源交流同步、教育教学研讨同步、教学质量检测同步、教师素质提升同步、大型活动开展同步的良好帮扶格局。具体通过两校同发展、共进步,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群众满意度优秀,两校成为本县优质学校。通过共同体建设,两所学校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各校在建设高效课堂、推进有效德育、发展校园文化诸多方面形成自己的品牌。两校教师通过业务上交流,思想上沟通,工作上合作,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名教师的比率在全县处于领先位置。通过校际间共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和平台,为所有学生提供更加适合自己的教育。统筹校本课程建设,设置两校共享的校本课程资源,建设优质的校本课程,丰富学校发展内涵。

通过“城乡携手,同步课堂”试点工作的有效实施,进一步创新教学帮扶机制。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开化一中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同步到村头镇初中,使两所学校的学生同步上课、同步作业、同步接受辅导,两校教师共同备课、共同上课、共同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共同进行质量检测,让村头镇初中的学生同步享受到开化一中的优质教学资源。

通过定期的网络研修,两所学校老师及各教研组都将会认真开展好技术的学习,支教方与授援方老师将会配合更加紧密,积极开展网络同步教研活动,实现管理共进、教研共享、信息互通,提升城乡教师教学整体水平,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以此提升两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水平。

(三)工作任务

1.探索“城乡携手,同步课堂”的工作机制

探索城镇优质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建立紧密型结对学校的管理、考核制度,以及相关的保障和激励机制。

2.优化“城乡携手,同步课堂”的技术环境

研究“城乡携手,同步课堂”所需的技术装备、网络环境条件、师生信息化提升方法、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方法,建立和完善“同步课堂”管理平台。

3.创新“城乡携手,同步课堂”的教学模式

探索两校教师共同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的协同教研和管理机制,创新“同步课堂”的有效教学模式,以及“同步课堂”的适应方式及效果。

二、深化“互联网+义务教育”帮扶措施

1.强化试点工作组织保障

根据试点工作目标和任务,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开化一中、村头镇初中 “城乡携手,同步课堂”试点工作由刘仁章、余林刚任组长,汪园良、徐谷明任副组长,成员包括方勤、吴卫君、朱贞平、钱东红。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学校教务主任具体负责。开化一中姜雪华、孙志浩和村头初中汪美丽、严红花教师具体开展活动,委任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徐小辉余志雄为管理员,将“互联网+义务教育”教学工作列入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来抓,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确保了两校同步课堂教学工作的具体落实。

2.深化试点工作过程管理

1)学校管理同步

在充分考虑两校资源、文化、管理、教学等方面特点的基础上,依托教学联盟体,建立目标规划,确定双方职责,组建工作班子,落实技术环境支持与保障。两校定期交流研讨,及时交流反馈“同步课堂”工作情况,及时调整改进。开化一中充分认识自我,积极对接, 利用帮扶机会进步一提升自身,从从而创建学校的教学优势与特色。

2)课程管理同步

基于对两校课程的科学分析与论证,初步确定“同步课堂”的课程为八年级科学和八年级社会。开化一中八年级科学任课教师为姜雪华,八年级社会任课教师为孙志浩,村头镇初中八年级科学任课教师汪美丽,八年级社会严红花。开化一中的试点班级为八(10)班,村头镇初级中学的试点班级为八(3)班。同时,充分考虑两校的教学条件,“同步课堂”学科每周不少于1课时,确保每月由开化一中教师为村头镇初中学生面授1次,实现课堂教学“线上线下同步”。此外,运用学生先学、在线答疑等多种形式,精心辅导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个性化需求。两校在两门学科“同步课堂”试点的基础上,要积极探索“全科同步”“小学科同步”“薄弱学科同步”“反向同步”“学生研学同步”等多种形式,切实提高两校的教学质量,形成“城乡携手,同步课堂”的开化样本。

3)师资管理同步

根据“同步课堂”试点工作需求,两校选派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教师负责试点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教师管理团队,统一思想,统一目标,统一行动,协同管理。主持“同步课堂”的教师,在完成全部“同步课堂”工作量并考核合格的情况下,按相关财务规定给予一定的补贴。

4)教学管理同步

根据两校的实际情况,同步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完善和优化“同步课堂”的实施教师及班级、形式。积极开展教师同步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检测等实践及机制探究。同时,注重两校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鼓励试点教师参与业务展评活动,促进两校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通过协同备课、课例研究、问题解决、主题研讨等形式,开展“同步教研”活动,同步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探索同步课堂教学规律,积累同步课堂的教学设计、教学任务单、微视频等,记录和整理教研资料。鼓励教师指导学生课前利用问题导学单、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教师根据两地学生自学反馈情况,调整预设、质疑探究、内化知识,利用课堂练习突破重难点,进行复习巩固。

3.优化试点工作的资源共享

开化一中通过十来年的快速发展,积累了一定量的教育教学资源,如: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任务单、“三段四环”的教学模式(获省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大量的自制的实验器材等,这些资源在帮扶的过程中开化一中完全对村头初中开放。考虑到村头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比较薄弱,优质的实验教学器材偏少,课堂实验教学难以开足开齐。

开化一中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在同步课堂开展前先将上课需要的实验器材通过“快递”的形式送到村头初中,在利用同步备课时机,由开化一中的教师“教”村头中学教师操作方法。在同步课堂上双方教师同时演示,双方学生同时分组实验,这样避免了一方学生通过屏幕看实验,得不到亲手操作的体验,实实在在让村头中学学生享受优质教学资源,感受学科魅力,提高学习兴趣。

4.细化试点工作考核评价

根据《浙江省义务教育学校“城乡携手,同步课堂”试点工作方案》精神,强化试点工作的过程管理,细化试点工作的考核评价。主持“同步课堂”相关教师的工作绩效,由县研训中心组织人员进行考核,根据开展“同步课堂”教学后的成效,纳入教学质量奖给予一定奖励。

三、“互联网+义务教育”帮扶实施成效

开化一中与村头初中从2019年四月份开始积极开展城乡同步课堂和教师网络研修活动,历经半年多的研修,两校收获颇丰。

(一)同步备课重细节,关注学情,提升教师对教材的解读能力

每次课前两校教师针对所教学的课进行集体研磨,过程包括学生情况的了解、通过网络、微信等途径,村头初中教师将备课内容传给开化一中教师,开化一中教师对教案给出指导性意见,村头初中教师再次修改教案,每周一次的同步备课利用同步课堂设备与一中教师面对面交流,组与组之间智慧的碰撞,教学的环节、重难点的把握更贴近学生,青年教师在骨干教师的指导下对教材的解读更加周密、深刻。  

(二)同步教学突重点,注重方法,提升教师课堂掌控能力

同步课堂教学时,一中教师非常注重重难点问题的突破,青年教师正需要掌握一些教授这类知识方法。如:科学姜老师在让学生讨论晶体形成的几种方法时,尽量使学生应用现有的生活、生产实例及利用前面学习物质在水中溶解的知识,通过举例讨论、实验论证等方法,由学生归纳得出结论,在教学过程中姜老师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社会孙老师给出的知识体系清晰完整,在讲解知识的时候层次分明。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并且通过小组合作的开展,让学生参与其中,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可以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的关联。孙老师还非常注重课堂笔记,要求学生记好笔记。他们精心地设计为课堂的完美呈现打好基础,村头的青年教师慢慢地转变教学的提问设置和关注点,课后学生的巩固兼顾到位,使学生更有收获。

(三)同步上课提兴趣,注重互动,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在同步课堂上学生能感受到不同教师的上课风格,学生在新的环境、新的教师、新的同学面前表现欲就会被激发出来,听课的认真程度、举手积极程度都大大的提高, 同学们在课堂上都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为自己的学校“争光”。在课堂上开化一中教师充分利用学校的优质之源为学生创作更好的教育素材,如姜雪华教师在上《光的反射》这节课是时,就把学校科学组教师自制的创新实验教具带到了课堂,当村头中学的学生看到该实验器材是都非常的好奇,上课的都不敢走神,生怕错过精彩的瞬间。该教师通过自制的教具不仅提高的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很好的突破的教学难点,让本抽象的反射定律变得生动形象起来,课堂的效率大大的提高,而这样的效果通过网络实时的传递给了村头中学的孩子们。正如一位村头家长所说:“本想借钱到城里买一套房子,让孩子到城里读书,现在有了同步课堂,在家门空就能享受名师教育,给我减轻了不少负担,真的是太好了!”

(四)同步研修解疑点,关注评价,提升教师教学研究的能力

同步课堂开展后,两校教师就每周的一节进行反思式的主题研修,村头初中教师围绕自己的课进行反思并阐述,一中教师细心点评,提出改进建议,村头初中教师提出疑惑:如教学时难把握的问题,实施教学时与备课时设想不能一致的原因探讨,学生掌握情况不理想的原因分析等,每周选一个点突破,村头初中教师最后将反思和帮扶教师的建议记录,将教案修改后再次实施与课堂,比较两节课学生收获的知识。随着教师疑惑的深入,教师将把每一堂课都当成一个个案,可以进行分析,教学能力提高的同时教研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两位青年教师在一中教师引领下,成长迅速,汪美丽教师的学科论文《浅谈模型构建在“光的反射”概念教学应用文》获县二等奖,严红花老师在初中历史与社会优质课评比中获二等奖,开化一中指导教师也收获满满,其中姜雪华在2019年评为开化县教坛新秀

同步课堂教学对两校还是个新鲜事物,教师和学生在这样的新型课堂中收获颇多,但是通过实践也发现了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如:上课人数过多,不便于教师管理,上课的过程中不能面向每一个学生,再加上学生的差异比较大,在课堂上很难做到因材施教2.由于技术的原因,还在存在掩饰、画面不清晰,特别是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室另一方对实验现象观察不明显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将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如观摩活动、调研活动、听评活动和案例,以练促教,以赛促用,提高教师素质,保证运用“同步课堂”,让更多的资源输送下乡,让更多的教师迅速成长,为我县教育教学改革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